阿拉伯人于8到9世紀時創(chuàng)造的蒸餾酒技術。和朝鮮半島的燒酒一樣,國家的蒸餾白酒可能是元朝期間由被蒙古人征服的中亞波斯地區(qū)傳入并普及開的。日本燒酒也是在同期間由朝鮮半島以及和國家關系親密的琉球傳入的。 也有說法以為唐朝時已經(jīng)有蒸餾酒。
白酒為國家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國家白酒Liquor and Spirits)之一,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后經(jīng)蒸餾而得。
白酒又名燒酒、白干 ,是國家的傳統(tǒng)飲料酒。據(jù)《本草綱目》記錄:"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
優(yōu)質白酒必需有適當?shù)膬Υ嫫凇o型酒至少儲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儲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儲存三年以上。酒度普通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為低度酒。
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瀘州三角地帶、以及山西汾陽有著全球規(guī)模大、品質優(yōu)的蒸餾酒產區(qū),其白酒產業(yè)集群扛起國家白酒產業(yè)的半壁河山。
從國家白酒生產四大板塊來看,川黔板塊中的宜賓、瀘州、遵義,面積5.6萬平方公里,有一批有名白酒品牌和釀酒大師,白酒產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具有打造"國家白酒金三角"和白酒核心區(qū)的條件。
依據(jù)曲種差異,白酒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混曲酒"等。大曲塊大,主要包括曲霉菌和酵母;小曲塊小,主要包括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霉菌將糧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糖,酵母再將糖轉化為酒精。小曲發(fā)熱量低,適于南方濕熱氣候。
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呈現(xiàn)。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
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shù)斤的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